从我国政府采购组织历史来看,批量集中采购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后来因平均周期过长而搁浅。2011 年,财政部作为全国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分析当前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将批量集中采购作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的。本文着重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研究这种需求高度整合的政府采购组织形式与其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并根据相关理论为批量采购进一步推行提供建议。
“十一五”以来,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上升,但对于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评价鲜有研究。论文基于 2000 至 2010 年中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 DEA 和 Tobit 两步法比较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并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效率没有明显地东西部聚类效应; 人均GDP 越高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效率越低;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占比越高的地区,其效率越低; 政府规模对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改变可控因素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物业税改革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方面视角就物业税改革的目标定位进行了评析,并就物业税与土地财政的关系作出厘清。经济视角方面,即抑制房地产投机、降低房价,改革现行房地产税制,打造地方税体系中的主体税种———完善分税制改革。政治视角方面,即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社会视角方面,即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和为财产税制改革铺路。
本文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框架下,引入外来供给冲击和汇率因素,基于多元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实证模型,考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胀预期、通胀惯性、供给冲击、需求拉动以及汇率等多种影响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效果,根据实证结论,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综合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 2001—2012 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 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体系中多种状态下的两方博弈模型和引入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博弈分析。引入政府,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在政府的干预作用下,农户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方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有利于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