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肖冬利, 肖锐, 班琦
    2025, 0(2): 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资源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要素,在空间上呈现特有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持续向中心城市聚集,但是制造业却在向外围城市迁移而难以获得融资,制造业面临特有的融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模型进行多维数值模拟,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测度金融聚集程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金融资源在城市中聚集有利于当地制造业融资,这在城市群中更为明显;(2)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对外围制造业融资影响呈现虹吸效应,发达地区则呈现辐射效应;(3)不同区域随距离增加的空间外溢模式存在异质性:全国呈现倒U形,欠发达地区呈现线性衰减,发达地区呈现~形;(4)城市信息传输效率、交通便利性、城市群分工、市场分割等因素是影响金融聚集空间外溢的重要机制。由此,支持城市间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金融辐射作用,支持银行跨区域经营成为本文直接的政策含义。
  • 专题讨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 专题讨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陈旭东, 沈利芸
    2025, 0(2): 2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影响愈发深远,为激发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了全新契机。笔者基于地方政府“竞优式”发展策略的研究视角,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于地区税收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纵向财政失衡、强化横向税收竞争两条路径释放财政激励效应,有效改善本地税收竞争力水平,且这一效应在对新质生产力关注度更高、接受转移支付金额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优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地,数字经济发展还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税收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此外,尽管数字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日益激烈,但这种竞争行为已不再是传统的“逐底竞争”,而是转向了以提升地区税收竞争力为目标的良性竞争。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激励效应,增强地方政府的经济积极性与自主造血能力,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竞争力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进行规范竞争,以自发实现区域间税收协调。
  • 专题讨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王杰, 张世伟, 张君凯
    2025, 0(2): 38-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发展重塑了劳动力技能的需求结构,同时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工作任务模型,引入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不可分割假定,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同时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不同类型技能回报率的影响,并考察其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导致非常规工作任务部门就业的增加与非认知技能工资回报率的提升,从而相对非认知技能水平更高的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回报,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非常规工作任务职业选择概率提高与社会资本投资增加来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由于非认知技能回报率的性别差异,导致常规工作任务职业内性别工资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劳动者非认知技能的开发和培养,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结构的重塑,促进工资增长。
  • 财务会计专题:政商关系与企业绩效
  • 财务会计专题:政商关系与企业绩效
    金鑫, 王静, 赵美涛
    2025, 0(2): 5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第二十五条提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当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成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政策创新。因此,本文以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基于A股民营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政商关系“亲”“清”化可以显著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参股的民营企业中亲清政商关系对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各维度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第一,亲近与清白在战略引领、环境支撑、数字化成果三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亲近在技术驱动、组织赋能及数字化应用维度释放出显著效能,清白无显著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亲清政商关系可以通过激励民营企业引进研发人员、提高研发投入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增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本文为地方政府如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促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与实践指导。
  • 财务会计专题:政商关系与企业绩效
    姜艳峰, 陈艳利, 乔菲
    2025, 0(2): 7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改革是新时代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重大举措,其改革成效的检验是深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本文手工整理出纳入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改革试点范围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央企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显著提升了央企绩效;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能够通过降低政府行政干预来改善央企绩效,其中高管选聘方面的授权放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未能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实际影响还体现为央企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技术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丰富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提升央企绩效以及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李一花, 丁文文
    2025, 0(2): 88-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首次基于地方政府-人大官员流动的视角,系统考察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的“合作型监督”模式能否以及如何提升预算监督绩效。研究发现:地方人大官员的政府部门工作经历,尤其是在财政、审计部门的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升预算监督绩效,且随政府部门任职工作年限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官员流动对预算监督绩效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压力大、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的地区更加显著;同时,在时间维度上,2015年《预算法》实施以及预算联网监督后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优化政府官员流动和提升人大预算监督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贾尚晖, 陈薪卉, 金佳宇
    2025, 0(2): 105-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投资者对气候风险传导到股票市场的担忧,并进一步引发了对有效金融工具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股票市场中的气候风险,支持中国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加强金融体系韧性,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转型。研究基于2013—2023年气候变化指数和9个股票行业指数的日度收益率数据,采用Copula-CoVaR模型探讨极端气候风险对行业尾部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显著影响股票市场,特别是能源行业(如电力、化石和替代能源)。为了有效缓解气候风险,本文依据尾部风险传染模型的结果,进一步构建了GARCH对冲模型,计算气候变化指数与各行业指数的最优对冲比率,并评估其风险对冲效果。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指数对所有行业都具有显著的风险对冲作用。本研究为市场参与者管理市场风险、制订投资策略和资产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受到的气候变化风险冲击。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吴俊珺, 杜文豪, 何启志
    2025, 0(2): 122-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工具,但我国高校扩招是否削弱其作用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高校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的演变。理论上,阐述了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边际递减规律。实证上,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四期混合截面数据,基于IV-Probit模型,评估高校扩招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中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显著提升了个体社会阶层,但其效应随着高校扩招呈倒U型分布,高考录取率达57%时效应达到峰值。(2)高等教育的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存在异质性。学历层次上,本科教育的社会阶层提升效应高于专科教育;院校层次上,中央部属院校的社会阶层提升效应大幅高于普通院校。(3)变动趋势上,高等教育扩招持续加剧了我国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社会阶层提升效应的差异。研究结论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思考。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高智林, 杨雅雯, 谭文浩
    2025, 0(2): 139-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韧性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机制存在异质性。笔者根据动态能力理论,以中国2013—2022年A股上市“专精特新”公司为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绩效增长和财务波动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组织韧性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企业财务波动与创新效率负相关,企业绩效增长与创新效率正相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部分中介组织韧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组织韧性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机制反映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创新效率水平上均具有异质性。本研究以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组织韧性的绩效增长和财务波动两大动态能力指标的有效数据实证检验与其核心竞争力——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性,拓展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企业治理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增强组织韧性以便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提高创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