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曹光旭, 史宇鹏, 王阳
    2025, 0(5): 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稳定房市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各级政府着力推进的两大重点任务。本文基于2008年至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考察房价变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变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房价的上涨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会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是融资机制,二是替代用工机制。此外,基于企业的规模、发展潜力、技能要求和技术特征,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城市政府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同时,应注意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既稳定房地产市场,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刘书明, 邱丽娜
    2025, 0(5): 2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理论与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第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预算绩效评价通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预算绩效评价对于财政转移支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即中央对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受预算绩效评价的影响。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议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宏观绩效评价,建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以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王少林, 王茜
    2025, 0(5): 4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政策利率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长期以来的重要特征。在我国强化短期政策利率的背景下,科学地测度双政策利率各自的宏观经济效应与讨论政策利率体系的改进方向尤为重要。本文创新性地将消息推动的经济周期理论融入具有时变参数和随机波动率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中,通过对双政策利率消息冲击进行正交化处理,深入研究了其净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期政策利率的正向消息冲击能有效降低产出缺口和物价水平,且这种影响日益增强;而短期政策利率的正向消息冲击却导致产出缺口和物价水平上升。其次,在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重大经济冲击下,双政策利率消息冲击对产出缺口和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与传统的TVP-SV-VAR模型相比,双政策利率消息冲击的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凸显了本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的创新方法不仅评估了政策效果,而且为完善中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
  • 金融保险
    沙叶舟, 伊健武
    2025, 0(5): 6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募基金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然而行业长期以来的规模情结和重营销偏好使得基金行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本文考察2008—2023年基金渠道营销投入对基金净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营销投入对基金净流量总体呈负向影响。对于收益波动较高、成立年限长、规模较小的基金,加大渠道营销投入是吸引投资者申购的有效手段。对择时能力强、相对业绩靠前的基金营销能够有效提升基金净流量,但选股能力没有通过营销体现出吸引基金流量的能力;同一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在营销上呈现出合作态势,但同样存在竞争关系,合理控制基金家族规模可以有效缓解营销与流量之间的负向关系。对于不同类型投资者,渠道营销投入更倾向维护同机构投资者关系,但容易存在代理问题。本文研究丰富了“基金营销-基金净流量”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基金公司规范经营理念、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相关建议。
  • 财务会计专题: 财会监督与企业行为
  • 财务会计专题: 财会监督与企业行为
    鲍宇, 陈运森, 蒋艳
    2025, 0(5): 83-99.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在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和加快推进供应链管理体系变革的双重背景下,基于被检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探究财会监督能否对供应链融资产生影响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利用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提供的场景,本文发现:财会监督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供应链融资需求及增强外部监督强度,降低供应商的筛选成本、谈判成本及监督成本,提升供应商对商业信用的供给,进而促进企业供应链融资。本文针对上述三类成本进行的横截面分析也为交易成本降低在财会监督促进供应链融资中的作用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本文还分析了供应商的公告信息解读行为,发现其能识别不同企业在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态度方面的差异,更愿意为存在问题较少、较轻和整改态度积极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本文从交易成本降低视角发现了财会监督的供应链融资提升效应,为新“国九条”强调的“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启示。
  • 财务会计专题: 财会监督与企业行为
    傅毅, 胡清秀, 郭照蕊, 袁嘉浩
    2025, 0(5): 100-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挖掘“e互动”平台和“互动易”平台文本信息数据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研究了其与企业违规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答非所问”程度与违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答非所问”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违规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制度环境、行业竞争和产权性质的差异对上述关系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透明度的降低是上市公司“答非所问”影响违规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了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对违规行为的预警识别作用,为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戚聿东, 莫建霖, 李三希
    2025, 0(5): 117-139.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为促进以教育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机会公平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基于经典代际流动模型,从理论上厘清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教育代际流动的机制,然后利用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0%,教育代际流动性将提高约3%,显著促进了中国教育代际流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家庭信贷约束,改善对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教育代际流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机会增益效应、机会共享效应和数字鸿沟弥合效应,不仅显著促进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带来了更多且更优的发展机会,也显著促进弱势群体、弱势家庭和落后地区的教育代际流动,改善了发展机会不平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普及,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代际流动,有助于弥合数字鸿沟。本文为深入理解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效应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框架,也为政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吴国鼎, 李怡潇
    2025, 0(5): 140-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制中关联交易是一个重要渠道。笔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04—2022年中国大陆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等维度,实证检验了关联交易在大股东控制影响盈余管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其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大股东控制水平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控制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关联交易进而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增加,因而关联交易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大股东控制通过关联交易影响盈余管理的机制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内部治理水平以及不同外部治理环境中均具有异质性。本研究将关联交易引入对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理的探讨,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内在关联的运行方式,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规范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