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樊丽明, 曲静雅
    2024, 0(11): 3-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考察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进程,分析典型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动向,总结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控制取向、绩效导向、基础制度优化和风险控制四个阶段。梳理典型国家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最新动向发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聚焦于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提高绩效管理质量以及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借鉴典型国家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可探索从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姜爱华, 袁月
    2024, 0(11): 1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以《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研究背景,考察了政府创新采购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采购能够帮助企业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创新采购有利于企业推进实质性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获得的创新采购为异地采购、中央采购、非自行采购和持续稳定的采购时,政府创新采购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助推作用更为突出。本文对政府创新采购如何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理论阐释与经验证据,为识别和探索在微观经济层面促进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政府角色定位提供了参考。
  • 财政税收
    周波, 李闯
    2024, 0(11): 2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剖析经济-环境“黑箱”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我国学界通常将财政分权体制安排作为备受关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总体上得到财政分权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的结论。基于文献梳理,本文认为,为实现环境保护长效治理,在我国属地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安排下,应突出强调政府间环境保护分权并细化为规范的政府间环境保护事权、事责划分而非财政分权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绩效作用。为此,笔者建立政府职能目标冲突与协调视域下的政府间环境保护事权划分与配置理论分析框架,依循事权、事责和支出责任划分与配置主线,揭示在“中央政府决策、地方政府执行”的政府间功能性分权框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以环境支出、环境监管和规制在内的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逻辑,进而从协调政府经济发展职能和公共事务治理职能冲突高度阐释与政府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分权相联系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绩效。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周耿, 阮东喆
    2024, 0(11): 3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沟通在实现“两人沟通,市场共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运用人工智能和文本向量化技术,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2010至2019年期间的近300万条互动沟通大数据进行了情绪和信息质量分析,揭示了投资者情绪的消极性、数字化沟通以及市场定价效率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投资者情绪的消极性与市场定价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第二,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高质量数字化互动一方面直接促进了股票定价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投资者情绪的消极性对市场的影响。第三,虽然数字沟通中的噪音本身对市场定价效率没有直接影响,但可能加剧了投资者情绪的不良市场影响。研究认为,提升沟通信息的质量、优化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整合数字沟通平台对于阻断消极情绪的积累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
  • 金融保险
    陈仁全, 田新民
    2024, 0(11): 50-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万得一级行业指数的日度交易数据,借助于广义动态因子模型(GDFM)提取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成分和特质性风险成分,分析了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揭示了行业共同风险和特质性风险的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方差分解和复杂网络方法分别探讨了行业共同风险分担和特质性风险传染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共同因子对各个行业的同质性冲击是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各个行业波动率共同风险间的强关联性为共同风险畅通了快速释放渠道;波动率共同风险在全行业的风险分担效应大幅缩短了风险释放周期,而波动率特质性风险往往产生持久性影响,并延长了风险的化解周期;提高行业的异质性水平,大幅降低了行业波动率特质性风险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有效缓解了股票市场整体波动的跨行业传染。
  • 财务与会计
  • 财务与会计
    张永珅, 宋顺林, 张萌
    2024, 0(11): 65-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兜底式增持”在上市企业中颇为流行,引起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5—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质押的视角分析了“兜底式增持”的实施动机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1)企业的控股股东质押比例与实施“兜底式增持”的概率正相关;(2)“兜底式增持”仅能在短期提高市场回报,并不能提升企业的长期市场回报,也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3)控股股东质押股票后,股价下跌压力越大,越有可能实施“兜底式增持”;(4)检验“兜底式增持”员工参与度的信息含量发现,相比低员工参与度的企业,高员工参与度的企业会取得更加积极的短期市场反应,高员工参与度的企业的经营业绩会更好。综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兜底式增持”是企业控股股东为了缓解质押风险,提高企业股价的市值管理行为,是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新的表现形式,但是企业员工能够发挥价值发现作用,识别控股股东的市值管理行为。
  • 财务与会计
    肖帅莹, 伍利娜
    2024, 0(11): 77-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对公司年报文本可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区域的公司,投服中心持股试点区域的公司在试点之后降低了年报文本可读性;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以上结果主要出现在非国有性质、股权制衡度较高、管理层领取超额薪酬、控股股东掏空程度较高以及股吧讨论度较低的公司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投服中心持股后,公司内部人出于自利动机而实施了监管规避行为,策略性降低公司年报文本可读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投服中心持股的未预期效应,有助于全面认识和评估投服中心的监管效果,也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完善投服中心的治理职能,对于证券监管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廖文欣, 徐晓光
    2024, 0(11): 8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A-GARCH-MIDAS模型深入探讨了宏观不确定性(MU)、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的总体和周期变化对股市长期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并进一步解析了两种经济不确定性非线性效应的风格投资异质性。结果显示:(1)MU存在显著的“好”“坏”性质非对称性,而EPU则存在显著的“上升”“下降”趋势非对称性。(2)经济不确定性对股市长期波动的推升作用在其中长期的“恶性”变化中体现,而长期经济不确定性的“良性”变化则具有显著的压降作用。(3)从市场风格来看,“好的”MU变化影响范围较小,但具有市场风格异质性,而EPU的“上升”变化影响范围较大,但影响强度较为接近;从行业风格来看,MU对行业指数长期波动仅存在单方向变化的“边际效应”,且不同性质的变化作用于不同行业,而EPU对行业指数长期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更为明显。
  • 理论经济
    刘红英, 黄旭, 朱琪
    2024, 0(11): 103-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是否扩大了劳动者的工资差距?本文将技能培训纳入任务模型,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工资差距,以及技能培训对缩小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理论和实证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显著提高了劳动者工资,但也扩大了高、低技能劳动者间的工资差距,技能培训通过相对提高低技能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工作匹配度,缩小了人工智能引致的技能溢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还扩大了中年群体和青年、年长群体,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大城市与小城市,人工智能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就业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但技能培训有助于弱势群体及弱势地区获得更高的人工智能工资溢价,工资差距缩小。研究结论为劳动者共享人工智能技术红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沈鹏熠, 张茹梦, 万德敏, 张守刚
    2024, 0(11): 117-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在企业实践中已引起了重视,但现有文献缺乏探讨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影响员工幸福感机理的研究成果。笔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在构建一个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影响员工幸福感机制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200个企业员工有效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通过绩效期望和情感依恋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组织AI准备度对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与情感依恋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与绩效期望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企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影响员工幸福感的机理,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人工智能情境中的应用边界,丰富了社会交换理论等学术探讨方面的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履行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和增强员工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