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柳清瑞;苏牧羊
    2016, 0(4): 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协调发展需要经过一个从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为衡量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协调发展程度,笔者构建了由覆盖率、缴费率和替代率等指标构成的绝对协调度和相对协调度模型,测定了全国及31个省份城乡养老保险协调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9—2013年全国城乡养老保险绝对协调度逐年上升,从失调逐步走向基本协调;相对协调度总体较低,表明一些指标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养老保险协调度也呈现相似的规律,但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为促进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协调发展,笔者提出加快扩大城镇覆盖面并提高参保率、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平衡费率机制、适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替代率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等政策建议。
  • 财政税收
    汪利锬;李延均;李霞
    2016, 0(4): 16-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结合目前中国财政预算制度,从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视角,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财政预算结构中出现“重”建设性财政预算,“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等民生性财政预算倾向。笔者利用中国32个主要城市1998—2013年人大代表数据和财政预算数据检验了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参与财政预算的政府官员比例越高,建设性财政预算占总财政预算的比例越高,反则反之。本文还进一步检验了在资源和禀赋存在差异性的条件下政府官员的理性行为,发现资源和禀赋具有相对优势城市的政府官员偏好建设性财政预算,资源和禀赋存在相对劣势城市的政府官员偏好行政管理财政预算。研究结论认为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为政府官员在财政预算过程中理性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造成了中国财政预算的软约束和财政预算结构的“重”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据此,本文建议逐步降低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的比例,设立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专职人大代表,增加纳税人参与财政预算的表达渠道,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建立多元化政府官员考核激励等,以改善中国财政预算结构问题。
  • 财政税收
    付金存;龚军姣
    2016, 0(4): 28-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准入规制是城市公用事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顺利推进的前提。在效率原则下,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准入规制的总体导向,是推动城市公用事业向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与此同时,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准入规制的关键,在于强化私人部门资质监审,适度控制私人部门进入数量,并完善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准入机制。由此引申,PPP视域下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准入规制政策可从城市公用事业模块分割与结构重组,关键设施运营、维护标准体系建设,公用设施产能分类整合,私方合作者多元选择机制探索,基于项目特征的PPP模式匹配机制,市场准入竞争机制分类设计六个方面展开。
  • 金融证券
  • 金融证券
    易辉;郝演苏
    2016, 0(4): 35-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之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方式的创新创业蓬勃兴起,新模式、新业态在中国不断涌现。笔者在分析共享经济背景下社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众筹是共享经济的重要果实,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基于共享经济的中国式众筹的发展状况,并从相互保险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阐述了众筹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崭新的业态产生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最后对众筹相互保险的未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从政府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众筹相互保险创新不仅将引领互联网金融大变革,其影响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场由新经济时代所有参与者推动的、全面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革,其影响范围、深度和广度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金融证券
    冯科
    2016, 0(4): 42-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贷资金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又需要对创新的投资,因而探讨信贷配给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创新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中国,信贷配给的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过高,并抑制对企业创新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宏观层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均贷款利率与存款总额的关系;微观层面的分析采用了内生转换模型,探讨了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贷受限与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上中国广泛存在着信贷配给;在微观层面上信贷配给与企业特征相关,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越高,规模越大、成立时间越久,信贷受限程度越低;而企业无形资产占比越高、杠杆比率越高等将增加企业信贷受限的可能性,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创新的投资。
  • 金融证券
    方先明;郑晨;李瑞文
    2016, 0(4): 5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子银行规避监管、追逐超额收益的天然属性,使其业务日趋复杂且交叉关联。笔者通过对影子银行业务种类及其风险进行剖析,构建VAR模型,利用2006年1月至2015年9月我国影子银行数据,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额四种主要影子银行形式间的交叉关联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更主要地以商业银行影子的形式而存在,是商业银行功能的部分替代与补充;四种影子银行业务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关联效应明显;金融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关联效应。基于此,应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明晰影子银行业务边界,加强影子银行业务监管,防范风险借助资金链条交叉延伸。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
    傅绍正;张俊民;肖志超
    2016, 0(4): 6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实施整合审计不同,中国上市公司还可以进行单独审计,即中国存在单独审计和整合审计两种不同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理论上,整合审计可以降低审计费用,但缺乏经验证据。中国审计市场独特的制度安排为笔者研究单独审计与整合审计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机会。笔者基于审计成本和审计质量视角实证检验了单独审计与整合审计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与单独审计相比,整合审计的审计费用显著更低;应计质量和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在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整合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单独审计牺牲了审计效率,但却未能提高审计质量。这意味着单独审计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值得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关注和反思。
  • 财务会计
    戎晓畅;常国珍
    2016, 0(4): 7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票市场上好消息和坏消息对股票波动率水平的非对称影响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侧重从公司管理层策略性信息发布的角度研究股票波动的非对称性,并用国内数据进行了实证回归。公司管理者由于受到各类契约的约束,倾向于公布正面信息,隐瞒负面信息,从而导致负面信息相对于正面信息而言,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确认,致使市场投资者产生分歧,增大了股票波动的非对称性。由于管理层的信息发布策略难以观测,笔者以盈余管理水平作为信息发布策略的代理指标。其中,较高的盈余管理水平对应更为严重的信息发布倾向性。通过实证,得到如下结果:较高水平的盈余管理对应着更显著的股票波动非对称性;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出台后,股票波动非对称性有所下降;信息监管制度的出台削弱了盈余管理对股票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石峰
    2016, 0(4): 8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程度,会随着深层消费习惯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深层消费习惯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在外生支出增加时,政府仅仅需要小幅度增加劳动所得税率,就能够满足融资需求,减少税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因此,在深层消费习惯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将增进私人企业的投资和社会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这对于深入分析我国的政府支出乘数有重要的意义。
  • 理论经济
    孙敏
    2016, 0(4): 90-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网络化的动态环境下,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和员工具有重要功能。现有组织身份、组织认同与身份经济学研究缺乏统一理论框架,笔者在身份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成本分析,整合社会心理学与组织身份认同相关理论,剖析了组织身份认同现象背后的经济机制: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认知决策成本和提升心理幸福感促进员工的个人福利水平,继而影响员工经济行为;另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员工激励约束成本和提升组织成员群体合作效率来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与员工的经济机制效能依赖于员工与组织的身份投资,由此获得的组织身份资产凭借其共享性和专用性推动组织与员工的价值利益诉求整合,使之结成融合彼此价值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这里的组织身份认同经济机制解析该现象的内在经济逻辑,阐释了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与员工的影响途径、经济功能及其经济基础和跨层次整合机制。
  • 理论经济
    李永刚;孙黎黎
    2016, 0(4): 95-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研究1969—2015年期间47届76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我们利用归纳演绎研究方法,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其国籍、获奖年龄、取得博士学位时间、代表作出版时间、获正教授职称年龄、专业背景、师生渊源、思想流派、任职机构以及研究领域等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其具有共性的一般特征,从而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研究人才的不断培养,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以下特点:学术年龄较年轻、学术专业以经济学和数学为主、学术流派与师生渊源较深、学术任职机构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给中国经济学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中国要想培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应积极培养青年经济学人才,努力推进经济学研究创新,科学调整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促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王分棉;张鸿
    2016, 0(4): 102-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冗余可以为企业有效缓冲环境不确定性,但持有过多的组织冗余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需要持有合理的组织冗余。笔者从环境包容性和环境动态性两个维度探索了环境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组织冗余持有水平的影响机制,以及高管特征对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冗余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397家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包容性对组织冗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对组织冗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特征正向调节了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这在实证层面上解释了客观环境不确定性与认知环境不确定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我们的结论揭示了组织冗余的产生机制,有助于厘清组织冗余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笔者基于研究结论认为:企业应该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来调整组织冗余的持有水平,同时还要警惕高管个人认知对真实的环境不确定出现认知偏差,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应对环境变化。
  • 工商管理
    杜威剑;李梦洁
    2016, 0(4): 112-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引入工人议价能力差异假设,分析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对企业内技术和非技术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我们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内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指标,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控制时间、行业和区位特征的情形下,随着企业出口占比的增加,企业内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一结论不受异常样本点和出口密集度高低的影响,且研究发现低出口密集度的企业出口活动对企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更强。本研究成果对于外贸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近年来政府鼓励企业出口,而本文的研究则发现企业出口规模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国内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贸易政策时,应当注重对贸易收益进行适当的二次分配,注重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技能培训和教育资源的投入,以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 工商管理
    买亚宗;卢佳馨;马中;石磊
    2016, 0(4): 122-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的定量评价及其规模效应研究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以固定资产总额、年运行费用、污水处理人员数和年耗电量为投入变量,以污水年处理量、BOD5和氨氮削减量为产出变量,对2014年我国315座排放标准为一级且处理工艺相同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效率评价,进而对运行效率和设计处理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对样本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有32个样本的运行效率达到相对最优,可成为其余效率不足样本改进的标杆;有10个样本纯技术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需改进其规模;DEA无效样本中规模报酬状态为递增的占700%,表明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总体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发展阶段;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样本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的运行效率越高;283个DEA无效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是今后进行效率改进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