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专栏: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马蔡琛, 白铂
    2025, 0(7): 5-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预算过程与环境对预算决策的影响,实时预算模型将预算过程解构为五个决策束,即收入束、过程束、支出束、平衡束和执行束。模型所体现的资源竞争性、环境开放性和过程半独立性特征,对于各级政府预算管理均具有适用价值。实践表明,实时预算模型对传统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为:需要构建更客观的事前绩效评估框架、动态化的实时绩效监控体系以及更有效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面向健全预算制度的时代要求,需要基于各决策束的核心功能,从中期视角下的绩效目标与指标设置、以逻辑模型为基础的事前绩效评估框架、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抓手的动态监控机制、跨期视角下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加以谋划,进而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闭环。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专题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专题
    赖华侹, 刘定
    2025, 0(7): 19-38.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如何“稳增长”并兼顾“稳金融”是突破中国经济运行困境的关键。在梳理特征事实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区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包含金融摩擦的动态宏观模型,从“稳增长”和“稳金融”视角揭示国企投资在跨越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各省份国有企业占比越高,其GDP和金融增长越稳定,且这一特征在经济下行时愈发显著。机制模拟发现,经济下行冲击迫使商业银行杠杆约束收紧,增大金融供给摩擦,抑制企业投资并降低总产出;但是,国有企业逆周期投资能降低产出下降幅度,发挥“稳增长”效应,并且通过缓解银行部门的杠杆约束,增加银行信贷供给,国有企业投资还能发挥“稳金融”效应并挤入民营企业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资本占比与生产效率越高,国有企业投资逆周期调控效应越显著。此外,相较于政府消费支出,国有企业投资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专题
    钱爱民, 李婧妍, 张晨宇
    2025, 0(7): 39-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呈倒U型关系,当国有股权比例尚未到达临界值时,国有资本可以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但国有股权超过该临界值则会降低民营企业的股利平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倒U型关系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以及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较大时更为平缓。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参股影响民营企业受到的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投资效率,进而影响股利平稳性。拓展研究发现,与战略型国有股权相比,非战略型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既增进了对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利平稳性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如何有效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刘朝阳, 刘天彤, 张璐
    2025, 0(7): 57-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生产地原则和进项税抵扣制的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配制度,形塑了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消费”的激励,引致地方政府展开“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式税收竞争,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并加剧地区间财力失衡,不利于缓解当下中国的主要矛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笔者利用中国2016—2021年19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增值税生产地原则和进项税额抵扣制如何扭曲地方政府行为,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研究发现:增值税生产地原则所引致的政府行为扭曲通过区域间的财政竞争和经济互动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推高整体政府债务率,生产地原则造成的税收转移程度每加重1%,区域整体的债务率将提高1.9%;生产地原则会提高地方债务风险、扩大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并引发地方财政支出偏向;消费地原则制度改革能够缓解生产地原则造成的扭曲,阻断地方债的竞争性扩张机制。本文因此提出应逐步推进增值税消费地原则改革,促进地方均衡发展,阻断地方债竞争性扩张机制。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杨亮亮, 沈根祥
    2025, 0(7): 80-94.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描述了风险资产收益冲击对波动的非对称影响,是金融市场数据三大特征之一。大多数文献将杠杆效应作为常数,本文在EGARCH模型的框架内对杠杆效应参数进行时变化处理,以捕捉杠杆效应的时变特征。为克服得分驱动模型对冲击反应迟缓的缺陷,本文采用加速广义得分驱动(aGAS)设定杠杆效应的时变动态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时变杠杆效应EGARCH模型具有更好的样本内拟合效果和更强的样本外预测能力,以Qlike为损失函数的模型置信集(MCS)检验对三种EGARCH模型的选择结果表明,时变杠杆效应EGARCH模型的波动预测能力总是在最优模型集合内。对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波动拟合和预测方面,采用aGAS去时变化EGARCH模型比采用GAS更能灵活地捕捉市场变化,具有更好的效果。为进一步验证杠杆效应时变化的价值,本文用时变杠杆效应滤波值改进技术交易规则,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技术交易规则在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和夏普比方面都优于原来的技术交易规则,显示出时变杠杆效应具有边际信息增量。
  • 金融保险
    苟琴, 徐昊辰, 史建平
    2025, 0(7): 95-110.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外部风险冲击传导渠道日趋多元。本文基于2004—2020年26个国家6 168只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微观跨国面板数据,构建纳入地缘政治风险双重传导机制的国际资产定价模型,考察国别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别地缘政治风险通过影响全球股票型基金的追逐风险溢价和避险行为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风险低于临界值时促进资本流入,超过临界值则导致资本流出。该影响在被动型基金、新兴市场国家和低资本开放度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构建基金网络溢出指标,本文进一步发现一国地缘政治风险会通过全球股票型基金网络对其他国家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丰富了跨境资本流动理论,为我国防范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财务与会计
  • 财务与会计
    章琳一, 吴沁霖, 张洪辉
    2025, 0(7): 111-125.
    PDF全文 ( ) 增强出版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上市公司中出现了无控股股东现象。无控股股东时,高管的薪酬契约和相应的薪酬差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少有文献涉及该问题。利用手工收集的无控股股东数据,本文分析了无控股股东和高管薪酬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无控股股东与高管薪酬差距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本文分析了无控股股东与高管薪酬差距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发现高管权力能够解释这一正相关关系,而晋升锦标赛理论并不能解释该关系,同时发现当前两大股东股权接近、高管声誉高、董事会规模大时,高管利用权力扩大薪酬差距更严重。在治理机制分析中发现,股权激励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显著抑制无控股股东对高管薪酬差距的正向作用;法律保护也能发挥治理作用,抑制二者关系。研究结论为研究无控股股东下的高管薪酬契约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扩展了高管薪酬差距的相关研究,也为我们完善无控股股东下公司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侯慧丽, 王晓宇
    2025, 0(7): 126-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把年龄维度引入再分配研究中,为在老龄化社会中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从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出发,论证了使用古典效用主义福利函数更符合中国现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序贯博弈模型,证明将生产增能型的措施更多分配给年轻家庭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并实证检验了福利再分配中的年龄效应:政府扶贫中的再分配模式将生产增能型福利措施分配给了要素禀赋比老年家庭更有优势的年轻家庭,即使在低禀赋家庭中,生产增能型福利措施也被分配给了年轻家庭,兜底保障型福利措施被分配给了老年家庭。这种体现年龄效应的再分配模式不仅没有形成逆向分配,还消除了年轻人的福利依赖,是再分配精准投入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现。在中国快速老龄化阶段,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大教育投入、给年轻人足够的社会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能实现社会福利效用最大化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刘生敏, 梅宇
    2025, 0(7): 144-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聊天机器人情智特征影响员工接纳意愿机制是通过员工受刺激后的机体反应而实现的。笔者依据“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框架,在构建一个聊天机器人情智特征影响员工接纳意愿机制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来自5家互联网公司之305名员工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检验方法,从聊天机器人情智特征的情感化表达和定制化答复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员工接纳意愿是否分别在人际交往需求和独特性需求个体特征调节下通过感知情感价值和感知功能价值实现内在关联的运作方式。检验结果证实:员工感知情感价值中介作用于聊天机器人情感化表达与员工接纳意愿;员工感知功能价值在聊天机器人定制化答复与员工接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员工感知情感价值的中介效应随着人际交往需求的变大而增加;高独特性需求的员工能从聊天机器人定制化答复中感知到更多的功能价值。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聊天机器人情智特征与员工接纳意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拓展了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框架的应用场景,揭示了聊天机器人情智特征影响员工接纳意愿的机制,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通过优化配置人机协作环境和组织构建人机共创生态体系以提升机器赋能工效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