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王立勇, 周星含
    2022, 0(8): 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借助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48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回归合成法构造中国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反事实框架,推断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因果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各国财政政策持久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倾向于降低其财政政策持久性;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通过“补偿效应”和“中介效应”扩大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政策逆周期调节特征和效率,降低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从而倾向于降低财政政策持久性。本文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 财政税收
    李红霞, 张亚璟, 殷诗絮
    2022, 0(8): 1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增值税作为我国占比最大的税种,对促进社会分工,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几次下调了增值税率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界内关于增值税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增值税有效税率变动调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在现行增值税政策下,増值税有效税率变动对企业税收负担及初次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得出增值税有效税率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并利用2014—2020年全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1%,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0.367%,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异质性,这为降低增值税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提供了新证据,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共同富裕,也为减税降费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新思路。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王辉, 宁炜
    2022, 0(8): 2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公募基金“高频低损”常态化赎回、流动性错配、管理资产规模激励等因素同时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多期理论框架分析公募基金抛售风险资产导致的风险传染与最优流动性管理。研究表明,第一,净值计算规则所导致的流动性错配放大了投资者赎回和风险资产抛售之间的棘轮效应;第二,相对单期基准模型而言,本文所构建的多期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抛售风险,所确定的最优流动性储备可以有效降低抛售对关联基金的负外部性;第三,出于在管资产规模最大化激励目标,公募基金有动机持有额外流动性储备降低自身资产抛售对关联基金的外部性成本;第四,最优流动性储备与市场状态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市场非流动性水平、投资者净值下跌敏感程度以及与关联基金风险资产持仓相似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五,巨额赎回条款可以缓解基金在初期的抛售压力,降低剩余投资者承担的清算成本,显著降低资产抛售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
  • 金融保险
    李志辉, 陈海龙
    2022, 0(8): 43-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尾市价格偏离模型探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QFII持股与市场操纵显著负相关,在使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替换等方法检验后,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QFII持股可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提高股票流动性来抑制市场操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单一大股东、低独立董事占比、低市场化水平等弱监督环境下QFII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市场公正的角度证明了我国循序渐进引入QFII以稳定和规范A股市场的政策是正确且成功的。同时,本文建议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完善市场操纵监控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 财务与会计
  • 财务与会计
    陈德球, 申李莹, 徐婷
    2022, 0(8): 57-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身份是一种社会规范,影响人的行为。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从企业投资的视角,实证检验公司高管身份特征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以识别在任公司高管身份认同的“家乡优势”和“代理冲突”的适应性情境。研究发现,当高管在其家乡任职时,家乡优势效应更为显著,企业的投资效率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高管的家乡优势效应在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的同乡关系有利于发挥高管的家乡优势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本地高管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不确定性两个途径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从身份认同的研究视角为高管在家乡任职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揭示了身份认同这一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企业决策效率的深层次因素。   
  • 财务与会计
    潘舒芯
    2022, 0(8): 6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贯彻实施中央经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理解政策内在经济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比不同股权性质下产能过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去产能”和“降杠杆”政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增加负债和减少负债的能力不同,在资金存在缺口时会提高负债,但出现资金溢余时不会同等程度地偿还负债,抑制企业投资扩张不能使企业自发降低负债率;虽然产能过剩会增强这一粘性现象,但由于受到公司与银行谈判能力的影响,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产能过剩主要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以上结果在长期负债中更加明显,并且在控制公司增长机会和经营风险后仍然成立。可见,去产能政策并不能自发达到降杠杆目的,还需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资本结构相关文献,也为更好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王贤彬, 陈博潮
    2022, 0(8): 8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 理论经济
    李晨曦, 杨欣桐
    2022, 0(8): 93-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在实现制度统一的同时,给参保人员的福利也带来潜在影响。考虑到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与居民福利的密切关系,本文主要探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如何影响居民消费。首先,基于改革前后个体缴费行为的不同,构建两期世代交叠模型,推导得出改革通过收入与养老保险替代率两种机制影响居民消费。其次,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双重差分回归,发现改革使家庭总消费显著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家庭必要型消费显著增加7个百分点,但家庭文教娱乐消费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对于十年过渡期内退休人员,改革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消费的影响机制源于收入提高与养老保险替代率提高两方面;而对于过渡期外退休人员,改革提高消费的机制主要源于收入提高。本文结论表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在实现制度统一的同时并没有降低被改革群体的福利,是一次值得借鉴的改革。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刘小元, 于宴周
    2022, 0(8): 105-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EO开放性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变革且受制于绩效期望落差和CEO权力的调节作用,但现有文献却缺乏有关CEO开放性对企业战略变革影响机理的探讨。笔者根据高阶梯队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构建了CEO开放性、绩效期望落差和CEO权力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模型,采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CEO开放性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以及绩效期望落差和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证实:CEO开放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战略变革,在此影响过程中,绩效期望落差发挥正向调节作用,CEO权力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学术探讨CEO开放性对企业战略变革影响的机理,拓展了特质激活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CEO人格特质对企业战略变革影响机理方面的相关文献,为企业选聘CEO和实施战略变革等相关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工商管理
    吴正祥, 郭婷婷
    2022, 0(8): 119-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受到其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互动路径作用于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对采用实验研究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验证结果证实:互动路径(结构路径vs.体验路径)正向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且相较于结构路径,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在高品牌知名度下,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依旧大于结构路径,但在低品牌知名度下,结构路径和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超越型社会价值观和自我提升型社会价值观分别在体验路径和结构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互动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机理,拓展了价值共创领域关于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边界,为企业有效开展虚拟CSR价值共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