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杨广勇;杨林
    2019, 0(1): 3-14.
    近年来,地方政府可用财力供给不足和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并存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零基预算作为一种改善渐进预算的理想模式被引入改革之中,但其实际效果如何有必要进行实践检验与评价。笔者基于珠海市A区2013—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数据,发现零基预算改革前后,项目支出结构在数量精简和资金整合上均发生积极变化,但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绝对规模均未实现大幅压减,预算结果仍表现出较强的渐进增长特征,且项目支出更为显著;改革前后两年间部门预算份额的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表明预算结果在改革的冲击下仍保持较强的稳定性。零基预算实施面临着支出标准与分类体系不健全、绩效数据缺失以及配套体系支撑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健全地方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引入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成为我国未来进一步完善零基预算改革的客观选择。
  • 财政税收
    白彦锋;姜哲
    2019, 0(1): 15-22.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刚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张,财政的动态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基于我国1978—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和评估我国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的平衡状态、相关减税措施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中央补助对地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旨在探寻调整我国财政平衡状态、实现财政动态平衡的路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整体保持较强动态平衡,而且其平衡路径倾向于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有一定调整;相关减税措施对我国财政动态平衡影响较小;中央对地方的补助使地方财政的动态平衡状态有所增强。最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采用收入和支出双向调整的平衡路径;严控债务规模,做好中长期偿债规划;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组合。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曾懿亮;王亚楠;张定胜;傅强
    2019, 0(1): 23-36.
    笔者基于Sharpe(1990)提出的商业银行贷款与隐藏合约基础模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规模和特点,引入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的假设条件,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的借贷特征和行为,探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多期均衡中所采取的最优贷款利率定价策略。在均衡结果中得到,在高额贷款需求和较低不良贷款率的市场借贷环境中,大型商业银行将采取竞争定价策略,小型商业银行将更注重发展关系型借贷的结论。论文的实证部分,结合北京地区2014—2017年27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结论相符,大、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定价存在较强的竞争行为。建立信息透明、定价合理的贷款市场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政策方面建议以提高贷款供给和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为主。
  • 金融保险
    吕建;陈瑶雯;范祚军
    2019, 0(1): 37-50.
    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现有信贷渠道能够正确引导资金流向非产能过剩行业。但在货币宽松进程中,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企而非民企,即国企“加了杠杆”而民营企业却“去了杠杆”。此外,流向产能非过剩行业的资金更多的是流向了高杠杆企业,这进一步推高了那些杠杆率本来就过高的企业。诚然,较高的杠杆率能够撬动更大的资源,在经济繁荣周期中,企业利用杠杆率能够扩大生产,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但若经济转入萧条周期,外部需求的减少将使得高杠杆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笔者认为,在未来信贷调控中,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信贷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 金融保险
    刘欢
    2019, 0(1): 51-66.
    笔者基于沪深A股2007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4季度的财务数据,实证讨论了商业信用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其投资效率越高;同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相比,商业信用对市场地位较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从行业的视角看,商业信用对处于非政府管制行业的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一现象在企业市场地位较低时更为明显;从政府保护的视角看,当企业的产权性质为民营、所处地区市场环境较差时,商业信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视角看,商业信用能够抑制市场地位较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同时可以缓解市场地位较高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应该说,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制度背景下商业信用融资的经济后果,也为深化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讨论提供了有益借鉴。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
    肖土盛;孙瑞琦;岳张洋
    2019, 0(1): 67-79.
    近年来高管薪酬业绩倒挂现象突出,使得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税收筹划的视角,考察了税收筹划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以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税收筹划程度越高的企业,其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并且税收筹划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如何完善管理者薪酬契约这一问题的认识。
  • 财务会计
    黄宏斌;尚文华
    2019, 0(1): 80-97.
    股价崩盘风险是近几年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以2010—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性别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检验了审计质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男性审计师,雇用女性审计师能有效降低被审计单位的股价崩盘风险;相较于男性审计师,女性审计师审计质量更高;审计质量越高,被审计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低;审计质量在审计师性别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影响在被审计企业透明度较低组、被审计企业所在地区制度环境良好组以及被审计企业为“国有”组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事务所客观评价女性审计师的作用,减少性别歧视所造成的优秀人才流失,以及如何防范股价崩盘,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李文宇;陈健生;刘洪铎
    2019, 0(1): 98-108.
    当前,区域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抢人”成为区域政策制定的热点。我们建立了一个拓展的空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居民迁移决策因素将从根本上改变空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突破由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下,产业向发达地区单向集聚的趋势,成为走向区域产业扩散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发展前期,以规模经济、贸易成本等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将逐步扩大区域空间差距;在发展后期,居民迁移决策所代表的个人力量将推动区域空间差距缩小。在实证检验后我们发现,居民迁移决策的因素都与空间经济结构有显著关联,消费水平差异将缩小区域空间差距,工资和房价差异将扩大区域空间差距,这进一步支撑了理论模型的结论。我们的研究为后发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应进一步松绑区域人口政策,更加关注居民迁移决策和偏好,致力于构建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形成新的区域竞争优势。
  • 理论经济
    田帆
    2019, 0(1): 109-1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身份经济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对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中间位置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再讨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早有研究显示中国客观上达到中间群体标准的人中普遍存在主观上身份不认同的现象,并且这种不认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之前的研究并未拓展到就财富积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之上,挖掘并融合现有理论视角,并依托2 060份样本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显示,中间群体主观身份认同下移情况明显,财富积累状况对身份认同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一影响要大于收入对其的影响。除直接影响外,财富积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还会通过压力感知间接实现,即压力感知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财富积累正逐渐成为人们心中划分各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指标。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孙国辉;梁渊;李季鹏;鲁梦宇
    2019, 0(1): 118-126.
    区域刻板印象会影响区域间人、财、物的交流。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区域认知资源是影响区域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少有学者探索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区域认知资源、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影响下的区域刻板印象形成模型,通过对229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对访谈中形成的24 954条语句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区域认知资源、认知表征以及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认知资源只是影响了人们区域认知表征的形式。但由于缺乏固定性和明确性,认知表征形式只是区域刻板印象的胚芽;区域认知表征形式只有在人们以社会性学习或社会性强化的方式对认知环境反复再确认后才能形成区域刻板印象。 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区域认知资源不是消除区域刻板印象的唯一路径,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人们每一次的社会性学习和社会性强化都能获得认知环境的积极确认也是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