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王雍君;邓文硕
    2018, 0(6): 3-10.
    现代国库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很少被国内学界关注和充分讨论,以至缺失适当话语的局面延续至今。实践中,我国现行国库制度的机能性失调十分明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预算执行控制的松散与脆弱,这导致了公共资金沉淀、预算调整频繁、支付进度缓慢、现金配给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另一个问题是财政专户的滥设滥用导致的政府现金余额高度分散化现象。笔者所阐明的国库改革的两个核心命题,即确保基于支出周期的全程式预算执行控制,以及基于现金余额集中化的政府现金管理,可望建构起国库角色间权责分派的适当框架,推动国库制度深化改革的真正起步,并有望构建起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在现代财政体系中角色的协调关系,支撑现代国库制度功能。
  • 财政税收
    曲红宝
    2018, 0(6): 11-21.
    企业贿赂的前因变量是什么?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完善政企关系和腐败治理体系。笔者聚焦于税收征管中的企业贿赂行为,借鉴防合谋契约模型并放松假定条件,探究腐败交易形成的机理,认为企业贿赂存在两种情况:从税收不遵从中获得帮助和取得对自身有利的税收待遇。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非国有企业样本进行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被检查的次数越多、企业遵从成本越高,企业倾向于贿赂的可能性越大,而企业对法治公正性感知的上升将会弱化遵从成本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税收管理和税收制度因素的影响。上述发现为完善税收征管程序从而防范腐败发生提供了思路,并丰富了对外部环境、企业主观感知和企业特征影响企业政治行为选择的认识。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方先明;赵泽君
    2018, 0(6): 22-36.
    熔断机制设计的目的是抑制股票交易过程中价格的剧烈波动,然而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践却与制度安排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股价与交易量的变化速度两个维度,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日频数据和日内高频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结果发现,在熔断机制即将实施时,股票交易价格即呈现出下行的异常波动,且在熔断机制实施期间波动加剧;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对熔断机制实施的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熔断机制实施期间股价和交易量在熔断设定价格附近以正的加速度向熔断触发点逼近。为此,笔者从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加强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能力、审慎进行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金融保险
    吕守军;徐海霞
    2018, 0(6): 37-47.
    近年来多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印证了银行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体系如何创造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一国金融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仅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物价稳定,还包括有效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来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当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问题。笔者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含义、机制及测量方法入手,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于此,笔者发现为了更加有效地调节与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货币当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来实现银行间的差异化结构发展模式,最后还提出了这一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
  • 金融保险
    胡志九;楚啸原
    2018, 0(6): 48-57.
    2015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被货币当局宣布正式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潜移默化对商业银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立足于理论演绎,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和国内实证结论,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商业银行的监管调整两个视角刍议利率市场化的长期影响。剖析认为与其他国家的实践有所区别,中国特色的政府隐性兜底、高密度的微观监管、若隐若显的数量型指标控制, 以及经济良好的基本面与韧性,使得中国商业银行出现破产风险的概率较低。在商业银行配置高收益资产倾向加大、流动性管理难度上升、房地产领域支持加强和混业经营步伐加快等调整的同时,行政当局需要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监管内容,以顺利适应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角色转变。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
    郭照蕊;黄俊
    2018, 0(6): 58-71.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本文考察了新闻媒体报道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我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促进了高管薪酬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媒体报道越多的公司,高管薪酬越高。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媒体报道导致的高管超额薪酬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由此证实了新闻媒体通过影响高管薪酬而作用于公司绩效的治理功能。最后,本文的研究表明,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及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这一路径实现。
  • 财务会计
    李桂萍
    2018, 0(6): 72-83.
    基于我国股利税减税和股利税差异化改革,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股利税改革、财务杠杆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利税减税改革促使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显著提高,股利税差异化改革促使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显著降低;股利税改革促使公司财务杠杆显著降低;在股利税改革影响股权资本成本过程中,财务杠杆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融资约束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结论验证了我国股利税改革的有效性,提供了Miller均衡理论在中国适用的证据,也为公司控制资本成本、政府优化股利税制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何林浩
    2018, 0(6): 84-93.
    本文在Lucas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劳动时间和就业的波动,笔者发现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分为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和劳动时间波动的福利损失,并且可以把经济周期的福利损失看作消费和劳动时间错配的结果。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如果考虑到总劳动时间波动以就业波动的形式存在,估算值最大将达到4476%,远大于基准模型0135%的结果。此外,本文还对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益与提升经济增长率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当就业率对经济波动比较敏感且风险规避系数为5时,消除经济波动的收益远大于提升长期增长率1个百分点的收益。本文的贡献在于使得经济周期成本的估算脱离风险规避系数的束缚,并且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资源错配才是经济周期成本计算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关于增长还是稳定的权衡具有重要意义。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杨一翁;孙国辉;童泽林
    2018, 0(6): 94-105.
    旅游消费者对特定国家同时持有善意与敌意时如何进行出国旅游决策?现有文献中尚无有关消费者善意与敌意二者同时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方面的讨论,也无人探索消费者矛盾态度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问题。笔者基于矛盾态度理论与社会同一性理论,构建消费者善意、敌意和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分析处理数据,探索消费者善意、敌意以及由二者产生的消费者矛盾情感态度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同时探索目标国—母国文化接近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消费者善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正向总效应远强于消费者敌意与矛盾情感态度的负向总效应;人际与家庭文化接近性减弱消费者敌意对其赴目标国旅游意向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善意与敌意同时影响其出国旅游决策,但消费者善意起主导作用;文化接近性是消费者敌意对其出国旅游决策的影响的边界条件。
  • 区域经济
  • 区域经济
    李红锦;张宁;李胜会
    2018, 0(6): 106-118.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不仅对于全国及省际区域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省内区域层面也影响重大,因此,本文从省内地区间研究出发,以珠三角九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专业化的角度入手来分析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九个地级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十年间珠三角各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都不断提高,但每个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却不尽相同。接着再引入产业专业化系数测度各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单位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珠三角各市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程度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结合对应分析法具体分析了十年间各个城市间产业专业化以及职能分工互补的发展情况,并给出相应结论。
  • 区域经济
    戴宏伟;张斯琴
    2018, 0(6): 119-128.
    公共支出是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调控手段,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支出政策上具有邻里学习效应,是公共支出存在空间溢出性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以京津冀蒙为例度量了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对邻近城市间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证明了城市效率的增长存在“时空惯性”,一个城市的效率水平既与本城市历史效率有关,又会受到周边邻近城市效率的溢出性影响。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后,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依然得到验证,其增加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城市效率,并且对周边城市效率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工业现代化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消费及人口规模对城市效率的提振作用则更为显著。欠发达外围区应以提升市场化程度与产业专业化水平、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作为公共支出政策的主要方向,致力于增加优质要素吸引力以促进本地区的要素集聚与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