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李升;陆琛怡
    2020, 0(7): 3-16.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其风险属性不断累积。对于债务风险形成机制当前存在着较多争议。笔者基于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的性质差别,从财政体制和政治晋升角度进行不同口径和不同层面的考察,以此对不同债务风险的异质性进行全面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口径的财政自主度对不同债务风险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晋升激励制度的不同构成也对不同债务风险存在相异的影响机理,由此显性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别。无论是总体债务、显性债务还是隐性债务,专项转移支付的“公共池”效应均助长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道德风险”,造成了非理性的债务风险。对于显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财政缺口形成的,但在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上级资金补助中,一般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具有资金分配的固定规则,地方政府对其拥有较高的资金自由度,以此衡量的财政自主度对地方显性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但对于隐性债务,无论是何种口径的财政自主度,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地方政府主要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举借隐性债务。多元化的政治晋升约束使得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风险得到收敛,但由于GDP的现实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客观需要,隐性债务风险受GDP晋升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财政体制和晋升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交互影响,交互影响倾向于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收敛性。最后结合研究结果,笔者对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建议。
  • 财政税收
    杨兵;杨杨;杜剑
    2020, 0(7): 17-30.
    笔者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重点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研究存在财政压力和不存在财政压力下结构性减税的宏观经济效应;二是通过构建不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组合研究不同结构性减税政策组合下外部冲击所导致的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社会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税减税对产出、通胀、消费、工资、就业和利率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收入所得税减税对产出、投资、消费、就业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本收入所得税减税对产出、通胀、消费、投资、就业和利率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无财政压力更有利于熨平消费税税率冲击的经济波动,有财政压力更有利于熨平资本收入税税率冲击,而劳动收入税率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3)结构性减税政策组合相较于单一减税政策组合和组合性减税政策组合更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波动,适当地调高资本税税率、降低消费税率和劳动税率的组合下更有利于放大社会福利;有财政压力和无财政压力下不同减税政策组合的社会福利损失与外部冲击的类型相关。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应展宇;张夏晗
    2020, 0(7): 31-47.
    笔者基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来自市场竞争)与同业竞争并存的背景,从表内渠道和表外渠道两种传导机制出发,利用2007—2016年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双重竞争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理论机理。研究发现,双重竞争通过表内渠道,体现出普惠金融的特点,提高了银行的绩效水平,而通过表外渠道,体现出影子银行的特点,降低了银行的绩效水平;两种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当表内渠道受限时,表外渠道作为表内渠道的“掩护”,在“会计账户转移”机制下,表内渠道转变为表外渠道,整体来看,双重竞争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此外,双重竞争对具有不同特征的银行产生异质性效应。
  • 金融保险
    曾庆芬
    2020, 0(7): 48-57.
    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成绩斐然,既是新时代金融减贫的生动故事,也是普惠金融建设的创新案例。但既有研究中较少采用信用合约范式深入总结各地共性和规律。宁夏盐池县、河南卢氏县和湖南麻阳县实践比较典型,实现了“贷得出,收得回”的成效。比较三地实践,共性多于个性。共性经验包括基层政府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合力推进金融扶贫,基层政府用经济手段激励贷款供给方,创新保险技术分散贫困户项目风险;对小额信用贷款实施信用资本累积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大额融资抵押替代。表面上,各地共性经验带有计划机制的色彩,但将共性经验引入市场机制下信贷合约模型,发现共性经验有效降低了市场合约交易门槛并控制了违约率。因此,共性经验本质是创新性地用经济和金融“组合拳”解决了穷人获贷和偿还两环节的激励相容问题,有效克服了市场失灵,这为世界其他地区金融扶贫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
    简冠群
    2020, 0(7): 58-70.
    基于股东关系联盟的大股东实际控制力新测算为揭示大股东资产注入及盈利承诺动机提供了有效的逻辑支撑。本文在探究大股东实际控制力与资产注入价值创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考察了业绩承诺的中介作用。运用均值检验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相对控制力对资产注入后价值创造具有U型影响,绝对控制力对资产注入后价值创造具有倒U型影响;业绩承诺对资产注入后价值创造具有倒U型影响;大股东相对控制力对业绩承诺具有负向影响,绝对控制力对业绩承诺具有正向影响;业绩承诺在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价值创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关系股东权力配置对大股东控制力的贡献是资本市场异象的关键诱因。研究结论不仅能够解释不同控制权配置效率的差异,而且能够为资产注入业绩承诺制度安排及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靶向指导。
  • 财务会计
    任广乾;周雪娅;刘莉;田霄璇
    2020, 0(7): 71-78.
    高管薪酬水平是影响代理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高管薪酬契约理论,利用2015—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探究了攀比效应在高管薪酬影响代理成本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管理费用率显著正相关,高管薪酬的增长对代理成本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攀比效应在高管薪酬影响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当高管薪酬水平低于本地区、同行业高管薪酬均值时,攀比效应引发的主观心理感知会导致高管人员寻求替代性激励补偿的动机显著增强从而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本文将攀比效应这一心理因素纳入到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丰富和拓展了代理成本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完善我国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任国英;汪津;李锐
    2020, 0(7): 79-90.
    本文在构建带有地位关注特征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估计了城镇家庭地位寻求对其采用借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对于购买了耐用消费品的城镇家庭而言,其所在社区家庭持有耐用消费品的平均价值越高,则其采用借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结论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推导结果。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城镇家庭的社会交往频繁程度越高,对社会地位寻求的动机也就越强,借贷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我国城镇家庭债务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债务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解释和经验证据,而且也对我国政府降低全社会的负债率和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理论经济
    陈勇;柏喆
    2020, 0(7): 91-103.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路径,运用中国省际数据计算中国各省份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通过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对1990—2016年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不存在绝对收敛;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省份居民工资的收敛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其他控制因素对工资收敛性也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扩大的阶段恰好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快速增长的阶段,而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有所缩小的阶段又恰好是各省份工资增长减速的阶段。因而,本文认为各地区政府应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地区工资差距、工资增长的长期影响,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能力提升。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李旭辉;殷缘圆;程刚
    2020, 0(7): 104-115.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实现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基于2014—2017年我国中原城市群25个城市43个测度指标的数据,应用可修正特征的赋权方法和测度模型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此为基础,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注重发展的充分性,更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显著,呈现空间离散效应,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洼地结构”;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以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模式为主;2016年以后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态势在增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
  • 专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防控
  • 专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防控
    郑登津;戴馨;兰天琪
    2020, 0(7): 116-12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我们资本市场中的重点。本文引入自由现金储备的概念,并基于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检验自由现金储备的风险防范作用。结果显示,自由现金储备更有利于缓解资本市场对新冠疫情的负面反应,这验证了公司经营创造的自由现金储备的风险防范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风险防范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较低的信息质量环境、较高的代理成本会抑制自由现金储备的风险防范效应,而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则有利于提升该效应;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是自由现金储备更能真正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本文是新冠疫情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最早一批研究,既加深了对自由现金储备的理解,也说明了防范“黑天鹅”风险的重要性,为践行十九大的精神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