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实施合作共赢的财政政策。根据离散系统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方法,本文讨论了“同质型”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合关系,并对存在区域利益共享、纵向激励约束的经济情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区域共享收益时,“同质型”政府会倾向于采取合作的财政策略;提高惩罚力度可促使地方政府较快地实施财政合作政策;而在外部共同利益减少时,地方政府也会提高合作概率,以形成“联邦”式的整体利益。
住房保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将公共资源公平、合理、高效配置给低收入群体、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关键。自1998年住房制度全面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住房市场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北京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但与此同时,由于北京市房屋出售价格不断上涨,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就成为北京市政府当前亟需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突发事件应对的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其实质就是对应急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服从并服务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基本框架,对构建相应的应急财政保障机制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与改革,也直接影响着应急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的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现状,我们提出了当前构建应急财政保障机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距离公众的民主要求和国际标准,整体上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仍旧不够理想。本文总结了目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问题表现为预算监督组织乏力、预算监督信息不足、预算监督程序不完善、预算公开性不够以及决算监督不力等方面。本文提出了夯实人大组织建设、规范和充实预算信息、健全预算监督程序、提高预算公开程度和加强决算监督等建议。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模型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商品价格、商品供求、贸易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四个方面对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主要集中在贸易收支和商品价格传导途径两个方面的结论。据此,本文认为,应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增加外汇储备的多样性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四个方面来应对输入型因素造成的通货膨胀。
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7年时间缓慢升值超过30%;2012年10月汇率出现明显异动,甚至触及“涨停板”,引发各界对政策走势与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关注。本文分析了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对我国市场资金流动、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物价、贸易和就业等因素的可能影响,挖掘当前特殊时点下异动行情所隐含的经济含义。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方法,对我国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多元 VAR分析,分析了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明我国银行业的效率与经济增长有着显着相关。银行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探索“需求引致”和“供给推动”关系。从经济增长需求方面来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索如何提高我国银行效率与金融效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此更好地认识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发展的互动规律,构建更加有效地未来和谐的金融体系。目的旨在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重要时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理论性政策依据。
本文拟通过对私募证券基金行为特征的实证分析,考察私募基金投资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是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并非总是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而是存在频繁交易、反馈交易等非理性特征,这种行为不利于市场稳定,需要对其加强引导和监管。
本文通过构建美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对其资产泡沫中货币政策影响因素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对资产泡沫有助推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低利率政策是股票与房地产价格产生泡沫的因素;而紧缩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过快上升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在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有较强影响,货币政策实施应考虑资产价格因素,避免助推资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进而引发经济的不稳定。
在新结构主义的框架中,产业转型的终极方向由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相对价格所决定。基于中国的人口禀赋将由人口总量因素转身人口的区域流动和人口质量,土地禀赋将由廉价大量供给转身昂贵有限供给,以及中国技术追赶的空间仍然存在这三个基本事实,并进一步考虑中国区域纵深广阔、产业光谱连续这一特殊情况,中国产业转型将呈现出“一个国家、三个特色产业区”的分化格局,即东部进入产业服务化阶段、中部六省和西三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带则成为中国的资源“大后方”。然而,这种“三元分化”格局并不会自动形成,只有在一个竞争性的要素市场、灵活的金融市场及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中,素禀赋结构的不断变迁才能最终驱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往这个最优方向转型,为此,我们需要启动一系列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美国政府的住宅商品化政策,美国政府不断刺激经济促使房价上涨以满足消费者支付能力的不足,最终导致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中国由于土地财政指向普通住宅,次贷问题比美国更严重,更容易爆发次贷危机。鉴于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中国对次贷危机应该治理甚于预防。中国应该以次贷危机为契机,刺破普通住宅的价格泡沫,将土地财政转向优质住宅,彻底规范中国的住宅市场。
确定补偿标准是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本文首先构建了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即“补偿费=生态破坏损失+生态恢复费用+居民机会成本损失”,并运用综合损失补偿法,对湘西州花垣县锰矿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该县生态补偿额度,并提出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金制度,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和提高税费率等政策建议。
利用2000~2009年间CHNS调研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并进一步关注了贫困居民脱贫后收入地位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在相对较高的世行1.25美元/人日和2美元/人日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程度并不乐观,而且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在脱贫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明显改善。因此,对未来扶贫政策的制定而言,在提高官方贫困线标准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贫困居民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流动空间,并逐步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借助开设金融扶贫保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拓展政府短期救助等方式,提升脱贫农户的经济基础以巩固扶贫成果。
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管理学界的研究重点也在转向这类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制度理论和产业基础理论为根基的“理论驱动”研究范式在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的解释力已经被稀释。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原有理论的梳理和对新现象的关注,对“问题驱动”研究范式进行定义和探讨,从而构建出解释和指导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行为与战略的新研究范式。文章最后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问题驱动”研究范式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也进行了探讨。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明确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我们亟待了解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探讨其加快发展的路径。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结构特征、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等的国际比较发现,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的规模小且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因此,在文化产业正日渐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今天,应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的结构,加速培养文化产业及其企业的竞争优势等,以加快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
风险文化理论对风险给出了一种全新解释,在道格拉斯、拉什等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下日趋完善,其解释力和应用性也有了明显进步,并且得到了日益增多的案例支持。本文首先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从风险文化理论产生、发展、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对其主要贡献做出了评论;然后,从文化视角下的风险反思、风险策略选择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变动的重要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乡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已有研究文献大多探讨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对其影响需求结构变动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VAR模型,本研究就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对需求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均会造成消费投资比下降,这是“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失衡需求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