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7年, 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7-01-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郭玉清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尽可能避免经济运行出现过度波动,财政政策成为各国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常用工具。通过用HP滤波方法剔除掉中国产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中的趋势成分后,用产出缺口、财政收入缺口、财政支出缺口和财政赤字缺口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财政周期性波动中的财政赤字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明显的稳定效应,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 论文
    秦海林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界定与二元经济相对应的二元财政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构造了二元财政测度,并对之进行了分解分析。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二元财政色彩,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同时,其变化可以归因于财政支出结构和产值结构变动的综合作用,但是,二者的贡献率在长期内明显受制于经济体制改革。
  • 论文
    江庆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了测量,三个系数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 论文
    李民吉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是人类历史上对政府财政绩效的两种主要约束机制。本文对这两种机制的背景及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指出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要求开放性金融市场作为其必要的补充。
  • 论文
    王庭东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区域导向型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与政绩观约束下所产生的对外开放中的行为扭曲,是导致价值增值外流以及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对外开放效益就必须清除造成地方政府行为扭曲的国内体制性障碍。
  • 论文
    史建平;贾丽博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创新不仅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外部要求,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进入后WTO时代,我国金融业正经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历史性变革,金融机构也面临全新而富有挑战的发展局面。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金融创新的赢利性。为此,本文根据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经验,审视了后WTO时代金融创新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未来我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 论文
    张勇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2001至2005年为样本区间,考察了我国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是否构成了股票市场交易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当股票市场交易规模扩大时,公众出于交易的需要,会将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现金替代为股票交易客户保证金,并导致M1流通速度增加,这就说明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确实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人民银行在考察股票市场交易对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影响效应时,其切入点应集中于对资产替代行为的分析。
  • 论文
    赵保国;龙文征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用评级是对个人、经济体与金融工具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KMV评级模型的研究,指出在信用评级中的关键指标—“违约率和违约概率”在评级中的重要意义。
  • 论文
    董德刚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住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与配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发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专业的住房金融模式和体系。本文首先比较和评价国际典型的住房金融模式,然后基于当前的国情现状,指出中国应该多元化发展合同储蓄型、强制储蓄型和资本市场型三种住房金融模式。
  • 论文
    谢朝华;彭建刚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审慎经营是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而银行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均衡是银行审慎经营的保证。市场约束是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外部机制,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安全设施,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的激励兼容才能增加银行审慎经营可能性。在一定的制度设施基础上,完善市场约束,减少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建立一个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激励兼容的外部框架有利于银行的审慎经营。
  • 论文
    李跃新;阳中良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需求角度考查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 论文
    尹翔硕;李春顶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起、处理以及所受影响等整个过程中是存在地位差异的,我们把这种地位的差别定义为南北不对称。本文在提出这一现象之后,全面剖析了贸易摩擦南北不对称的表现,又从多方面分析了不对称的原因,最后据以给出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选择。
  • 论文
    邓炜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哈回合谈判无限期中止以后,多边贸易体制受到重大挫折。本文认为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深层危机包括其自身的内在缺陷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影响。接着,本文提出稳定发展的多边贸易体制符合中国的利益,进而提出了中国在多边困境下的现实选择。
  • 论文
    黄旭平;张明之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面板VAR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工资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对我国就业水平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没有说明在岗职工工资和就业的扰动;动态地看,在岗职工人数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反应总体上是负向的,尽管程度非常有限;而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反应是正向的,但程度也是非常有限,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 论文
    刘承水;戴俊良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临企业经营与管理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趋势,本文首先对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的概念做出界定,然后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加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 论文
    周琛影;王宏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势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品牌在国际经济学上的研究还是空白。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析,强势品牌产品在与同类的非强势品牌产品进行竞争时具有成本上的相对优势,还在产品附加值方面胜于后者。那么,在获取出口比较优势方面,出口产品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品牌差异最小化的成本竞争与品牌差异最大化的附加值竞争。这可以为中国依靠提高出口质量,创建中国品牌来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减少甚至是避免低层次的出口数量扩张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与国际摩擦。
  • 论文
    潘志强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非农收入迅速增长,非农收入对于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农业,农户的农业投资可能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劳动力减少,继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可以分享更多的农业收入,非农业的发展本身也会带动农业发展,从而促使农户增加农业投资。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以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Vector Auto regression模型对农户个人农业投资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我国非农化对于促使农户增加农业投资有积极的效应。
  • 论文
    刘红;麦勇
    2007, 0(0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保险公司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出发,阐述保险公司组织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其意义,构建了分析保险公司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评价指标与保险公司组织绩效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构建评价保险公司组织绩效的方法,目的在于为科学的评价保险公司组织绩效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