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0年, 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0-04-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孙开墉
    1990, 0(04): 0-0.
    正确认识价值规律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前提。考察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必须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出发点。
  • 论文
    李新家
    1990, 0(04): 0-0.
    各种各样不同的经济活动处在一个统一的经济系统之中,它们在时间上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经济活动时间顺序的衔接就是反映经济活动时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经济活动在客观过程中或者同时并存,或者先后相继。事实上,在通常的经济学文献中,人们又采用同步和超前、滞后这样几个概念来表明各种经济活动的时间关系。超前、滞后和同步正是经济活动之间的几种主要的时间关系,这几种时间关系都是相对而言的。
  • 论文
    苑德军
    1990, 0(04): 0-0.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准备金制度的“能量”又必须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这个介质才能传递和释放出来。因此,确定适度水准的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保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 论文
    孔晖 陈颖
    1990, 0(04): 0-0.
    “一万多亿元的银行信用规模支撑着我国货币经济的循环。然而,这笔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资金有一定的量已经不能正常或无法实现二重支付与二重回流。最保守估计两大专业银行: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分别有10%和30%处在逾期和沉淀中,国家金融机构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资产约有2,000亿元是可疑和坏死资产,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可用于冲减资产风险的自有本金。我们对于金融业完全处于“负债经营”.无论从哪一角度分析这一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
  • 论文
    1990, 0(04): 0-0.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当前调整时期,尤其应深入探讨,潜心研究。
  • 论文
    杨培新
    1990, 0(04): 0-0.
    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 论文
    苏中一
    1990, 0(04): 0-0.
    国营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式问题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大问题。建国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十年来,我们虽已几经探索或实践,但迄今仍未理清该题的思路。目前,我国除已在重庆等地施行税利分流的试点外,各省、自治区都将选择一、二个中等城市进行试点。由于人们对于税利分流的看法或作法在理解上还不一致,本文特此谈谈自己的意见,并就教于读者同仁。
  • 论文
    吴兰君
    1990, 0(04): 0-0.
    联行在途资金历来是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无论中央银行还是专业银行,均将联行在途资金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亦然。但是,在我国,联行在途资金近年来却悄悄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尽管各银行系统仍将其列入负债方,但其值却由大变小,由正变负。它意味着这项资金在实质上完成了从负债方向资产方的跳跃。
  • 论文
    李守荣
    1990, 0(04): 0-0.
    三角债是一个总的俗称,还有四角债、五角债等等多角债务链。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三角债就会发生。但是,三角债的范围和数量必须适度,否则,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整个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负作用。三角债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成为当前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亟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论文
    周少云
    1990, 0(04): 0-0.
    纵观古今中外,减免税一直是国家调节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古老的经济手段。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时代,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减免税,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协调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税制改革与税收理论建设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减免税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 论文
    吴作义
    1990, 0(04): 0-0.
    产业政策所要解决的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完善能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财政、金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政、金融休制,才能保证社会资源的配置与习家产业政策的目标相一致。如何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均财政、金融体制?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 论文
    朱蔚
    1990, 0(04): 0-0.
    近年,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数额越来越大,其管理问题己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探讨的重点问题。但是,对预算外资金内容和外延的认识的差异,导致管理与实践五花八门,理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探讨。
  • 论文
    周纪信
    1990, 0(04): 0-0.
    传统理论认为,国家信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掠夺劳动人民而利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因为,国债的利息总要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这种把国家信用同现代税收制度统一起来的理论对于揭露资产阶级政府运用国家信用来掠夺和剥削劳动者,激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一也否认了国家信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法说明现代经济中世界各国运用国家信用集中社会资金支持科技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
  • 论文
    杨光焰
    1990, 0(04): 0-0.
    公债管理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公债管理政策的制定。如果一定时期公债管理目标选择不合理,那么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公债管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要出问题。能否正确地选择公债管理的目标是公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公债管理目标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拟从反通货膨胀目标这一侧面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
  • 论文
    谢莉
    1990, 0(04): 0-0.
    货币紧缩政策从其性质上看是一种消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选择。因为银根抽紧抑制了需求,同时遏制了供给,生产能力利用效率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损害。这种紧缩效应是换取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需的均衡条件的代价,是短期利益上的损失。因此,货币紧缩政策的成败取决于能否以少的短期利益上的损失取得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需的均衡条件。我国货币紧缩政策效果欠佳的根源就在于经济机体中缺乏必要的机制,货币紧缩政策的运作尚未摆脱传统经济体制中的框架,致使紧缩效应扩大,货币紧缩政策陷入困境。
  • 论文
    贾富元 ;韩明
    1990, 0(04): 0-0.
    十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过度下降的态势(从1978年的37,2%下降到1988年的19,2%。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限制了国家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出现这种局面,成因是复杂的,既有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也有分配政策的偏差、管理和体制上的缺陷、分配秩序和流通秩序的混乱以及经济效益下降等方面原因。下面我们作具体的分析。
  • 论文
    巫建国
    1990, 0(04): 0-0.
    深化财政改革,应遵循改革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日标,遴选对策,从财政经济的诸领域协调配套地展开,以缓解财政的困境。
  • 论文
    常伟
    1990, 0(04): 0-0.
    建国以后,不发达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财政资金的外流便是其中之一。
  • 论文
    黄伟
    1990, 0(04): 0-0.
    财政信用几度起伏,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它又一次崛起,充分显示了其生命力。面对现实中蓬勃发展的财政信用,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其存在和运用的客观必然性,把握它的本质、特死及其作用,从而使财政信用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持续地发展。
  • 论文
    傅红研
    1990, 0(04): 0-0.
    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个年度内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具有周期性的变动。季节变动的测定,除了直接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消除法外,还有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移动平均趋势法为基础,同时考虑了如下的因素变动:即将年末、年初和节假日较多的时期考虑进去,同时,对移动平均期间的选择和加权值的确定加以调整,将异常值给予考虑。
  • 论文
    蒋选
    1990, 0(04): 0-0.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总目标下制定的,概括起来讲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大类目标。另外,还有改革和完善宏观管理体制的目标。经济隐定的目标主要包括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人口适度增长、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生态平衡、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健全等等。
  • 论文
    王玉玫
    1990, 0(04): 0-0.
    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也由生产型逐渐转变为经营型,许多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公共关系学,做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得到世界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也和企业管理发生了联系,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 论文
    姚世忠
    1990, 0(04): 0-0.
    国家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但它更直接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国家审计的认识。对国家审计认识上的偏差将会导致行动上的重大失误。因此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开展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国家审计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论文
    姜维壮;刘桓;陈灵
    1990, 0(04): 0-0.
    我们受财经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我院部分师生18人,于今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对北京市部分大中型国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国家的宏观决策,对企业效益有重大影响|二是企业内部条件,主要是生产经营指导思想和技术改造,对企业效益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