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0年, 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0-02-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许毅
    1990, 0(02): 0-0.
    分配不公主要是就生产成果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言的。而分配则是一个经济范畴,分配中体现着人们相互间的经济关系。
  • 论文
    黄菊波
    1990, 0(02): 0-0.
    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财政关系的调节与控制,亦称国家的财务调节与控制,是一个有待开拓和深入研究的课题。过去的企业财务学不讲这个问题,在财政学里也不讲它。这并不是过去统收统支体制下不存在财务调节与控制的问题,而是理论落后于实践。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特别是对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研究,引起了应有的重视。而对与体制相配合或在一定体制下进行再调节的问题,对财务调节与控制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问题等,仍是有待进一步展开探讨的问题。
  • 论文
    姜维壮
    1990, 0(02): 0-0.
    从历史实践的长期过程看,特别是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儿百年的历史实践看,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和基本的要求,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使下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正确的发挥。商品生产越发展,这种要求正确处理和发挥三方面积极性的迫切性和复杂性越高,国家的社会政策和干预管理经济的职能也就越显得重要。
  • 论文
    李麦秋;赵自明
    1990, 0(02): 0-0.
    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不在于调控手段的单一,而是在于调控的覆盖面不够,调控的深入程度不够,调控手段有浮悬现象,不是下沉到金融活动的过程中去,因而调控的力度也就显得不够。这样就出现了调控的目标虽然明确,而大多数年份的实际执行结果总是突破。实践证明,要实现调控目标,就必须控制运动过程,不控制过程,其结果是控制不住的。因此,本文就深化金融宏观调控提出若干意见。
  • 论文
    陆百甫
    1990, 0(02): 0-0.
    财政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工作的关键。在总供给增加,总需求控制的情况下,1989年可望取得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第一次扭转了从1984年以来,总需求与总供给差额不断扩大,差率不断上升的状况。
  • 论文
    王红梅
    1990, 0(02): 0-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如何筹集与供应,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范围极为广泛的讨论。近期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推出了基本建设基金制方案。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
  • 论文
    欧阳昌琼
    1990, 0(02): 0-0.
    审视我国财政研究的整体格局,可以得出,近年来对于那些从一时需要出发的改革思路、方案、措施等,人们似乎投以过多的注意,不适当地忽略了财政的理论建设。建立和完善财政学的学科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直接推动财政科学的发展,而且对财政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任务是探讨财政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尝试建构财政学科体系的新框架。
  • 论文
    王兆星
    1990, 0(02): 0-0.
    转轨时期的宏观金融管理应该具有特定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转轨时期宏观管理的具体目标,才能使管理的重点更加突出,管理效果才能更加明显,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的目标才能得以具体实现.
  • 论文
    汤国钧
    1990, 0(02): 0-0.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调节体系和价值规律调节,究竟是什么关系,是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这也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下面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 论文
    李学斌
    1990, 0(02): 0-0.
    当前税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操作实践中并不理想,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论文
    施安银
    1990, 0(02): 0-0.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企业经济效益,按照不同的层次,可以区分为决策效益、管理效益和操作效益。因此,在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间题上,只有深入研究企业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操作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使它们各自产生的效益都达到一个好的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取得比较理想的整体效益。但是,这不是说企业决策效益、管理效益和操作效益三者是平行的,决策效益在企业整个经济效益中处于核心地位。
  • 论文
    门志
    1990, 0(02): 0-0.
    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木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现在这样的分配。
  • 论文
    张燕秋
    1990, 0(02): 0-0.
    从盈亏平衡分析的计算公式可看出盈亏平衡点的高低是由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率和销售率的高低所决定的,尤其是固定成本的大小。由于各行各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率和销售税率不同,各行各业盈亏平衡点而置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带有行业的特征。
  • 论文
    杨希天;解晓非
    1990, 0(02): 0-0.
    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中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处于关键的地位。当前应该研究明确和着手改革的几个间题有:第一,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第二,总结经验,改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第三,加强中央银行再贷款调控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 论文
    彭纯华
    1990, 0(02): 0-0.
    双紧的方针要坚持,但紧缩也要注意适度。紧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逆差,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因此坚持从紧方针的同时,要力求做到紧缩适度防止出现经济滞胀。为此,货币供应量的安排.不能以经济增长率加上物价上涨率,必须以经济合理增长率为依据。经济增长多少,银行票子投放多少,这是我们货币供应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在目前通货膨胀已经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实现这一要求也不能急于求成,急刹车一步到位。
  • 论文
    缪慧频
    1990, 0(02): 0-0.
    中央财政补助制度是指中央和地方在处理权责利关系时,中央财政相对集中财力,通过预算资金再分配的方式,保障地方行使事权,实现中央对地方财政的宏观控制的一项财政制度。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补助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平衡地方预算的补助,按受补地区的人口、税额等因素确定|另一种是专项补助,按中央与地方共同兴办的事业确定中央补助数额。
  • 论文
    刘毅
    1990, 0(02): 0-0.
    目前,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投资公司的性质认一识不同。在社会丰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经营性公司都属于企业性质。投资公可作为经营政府投资的经济组织也不例外。投资公司作为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就其地位来说,它可以是全民所有制性质、集体所有或个体所有性质,也可以成为股份性质。投资公司必须与政府脱离隶属关系,不能成为行政单位附属的事业单位。
  • 论文
    王学荣;刘广和
    1990, 0(02): 0-0.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采取了有奖有限、有计划的发展政策。在税收上也配合国家的政策进行调节,如对烟叶的收购采取高税率(收购环节为38%)|而对棉花,在进工业环节前均无税,并从财政上加价补贴棉农,鼓励发展。尽管如此,近几年一些经济作物,例如,棉花仍不能达到国家计划的要求,不能完成国家的收购任务。
  • 论文
    崔书香
    1990, 0(02): 0-0.
    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有参与国之间的一体化比较和地区化比较两种情况。联合国统计处组织领导的国际比较项目(简称ICP),迄今进行了五期。关于参与国之间一体化比较的统计问题已在作者另一篇文章中论及,本文着重阐述地区化后生产总值国际比较中产生的一些统计问题。
  • 论文
    叶春和
    1990, 0(02): 0-0.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及其生产、流通、消费的规律以及它与信息经济效益有关间题的一门学科。它创始于六十年代的关国,最早由关国经济学家F?马克卢普和社会学家M U彼拉特提出来的,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这门学科才在学科管理中得到应用,其主要贡献是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作用进行了阐明。这些作用包括对信息系统的选择,给决策者提供新的信息,以及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的评价和对简单模型与复杂模型的比较等等。
  • 论文
    1990, 0(02): 0-0.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深化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第五次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5日至2。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的金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银行部门的专家、教授、理论工作者共三十七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金融宏观调控与反通货膨胀策略”的主题,就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双紧政策估价,1990年紧缩政策选择、反通货膨胀的宏观金融改革战略等向顺进行了热烈又深入的讨论。
  • 论文
    肖德义
    1990, 0(02): 0-0.
    需求财政政策起始于本世纪30年代初期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有效需求理论。它是在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古典经济理论已不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寻求另一种新的能够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理论依据而产生的。
  • 论文
    纪守志
    1990, 0(02): 0-0.
    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苏共27大以来,苏联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明显的突破,提出了全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