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新闻动态
党建活动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1989年, 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9-03-15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紧缩总量优化结构一一关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叶振鹏;范一飞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自1988年第四季度起,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整顿、改革”方针开始得到贯彻。除了整顿流通领域秩序,开展例行的全国性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外,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信贷规模和社会集团购买力都分别采取措施进行了控制和压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Select
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预算管理原则探索
徐日清;秦子敏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国家预算原则:一,法律确定原则;二,公开性原则;三,明确性原则;四,完全性原则;五,限定性原则;六,分级原则;七,事前可行性原则与事后跟踪原则;八,弹性平衡和留有余地原则。
Select
论文
论商品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体制的目标模式
张少华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财政体制。
Select
论文
外债管理的目标、政策和体制
张礼卿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从管理学角度看,一个完整的外债管理系统应该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外债管理的目标系统、外债管理的政策工具系统以及外债管理的体制保障系统。
Select
论文
中国自前通货膨胀的对策与金融改革
翟钢;陈丽京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体制改革,在艰难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改革也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地向前推进。但由于在新旧体制转换和变更时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手段软弱,致使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连续几年的物价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货币的非经济发行是产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唯一执行货币发行的机关,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下面,我们仅就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如何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治理通货膨胀应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Select
论文
结构失衡、通货膨胀、分层次金融调控
马骏;高天鹏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结构移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二,“分权自治”的经济管理与金融垂直管理的矛盾,是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分层次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Select
论文
重建我国的货币需求理论——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思想的再认识
邓乐平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必要量理论;二,对货币必要量理论有关前提条件的讨论;三,仅有形式上的改变是不够的。
Select
论文
资金的“体外循环”与重视现金货币的研究
杨瑜;高青云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传统的观念遇到了挑战:资金的“体外循环”困扰着国家经济;二,理论与实际的偏离: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带来政策操作上的失误;三,校正理论上的偏差:加强全社会的现金管理迫在眉睫。
Select
论文
论我国证券流通下的货币供求平衡
王维安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证券流通市场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证券流通以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的货币供求平衡方法将被新形势所淘汰。因此,从理论上研究证券流通条件下如何实现货币的供求平衡,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对证券流通下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寻找一条新的货币供求平衡途径。
Select
论文
略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孙开镛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何为商品经济秩序;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三,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Select
论文
费用比较:市场障碍与企业组织创新
黄小祥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点:一,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创新;二,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分析模型;三,市场障碍,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比较的失真;四,组织创新——协调市场组织与企业制度。
Select
论文
论外债风险
佚夫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外债风险的内涵及外延;二,外债风险的特征、成因及运行;三,避免债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Select
论文
试论非平衡系统经济统计学
王晓玲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经济统计的分支,而.《非平衡系统经济统计学》还是第一次提出。我认为,建立《非平衡系统经济统计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建立这门学科的意义作用的论述。
Select
论文
必须正视和解决专业银行占压税款问题
翟连升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专业银行占压税款,包括经常性占压税款和在一定时期内大量占压税款。专业银行占压税款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我们必须正视它,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活动方式、不利:影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Select
论文
影响债券市场运行的诸要素分析
陈金沙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白1987年建立了以债券为主要内容,以建设银行为中心的长期资金市场。但目前的长期资金市场是不规范的、原始的,距典型、发达的长期资金市场相去甚远,存在的问题不少。这里,仅就我国债券市场影响债券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谈一些看法。
Select
论文
对征、管、查分离的几点思考
马克诚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深化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二,征、管、查分离是经济管理学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实践;三,征、管、查分离是三论在税收管理中的运用。
Select
论文
发挥银行调节社会需求功能
陈光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讨论了银行对于调节社会需求的作用。之后论述了该如何发挥银行调节社会需求。
Select
论文
浅谈科技开发企业的财务与会计
果祖贞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实体,这就是科技开发企业。这样的企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核定的新技术产业企业,另一部分是还没有被核定为新技术产业企业的科技开发企业,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登记的。新技术产业企业占主要部分。
Select
论文
会计管理新秩序探讨
黎仁华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确立会计管理新秩序的基本依据。设计会计管理新秩序的基本格局,必须全面认识和准确估量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评价和认识会计管理的传统运行机制及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并做到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相适应。
Select
论文
论资金平衡表分析与企业的财务状况
汪平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资金平衡表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衡表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及时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资金平衡表的来源和占用及综合方面的分析,说明该表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到底有哪些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Select
论文
有计划商品经济下企业会计的作用及启示
孙昌湘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在一般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作用;二,在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作用;三,管理会计的作用;四,对会计改革的启示。
Select
论文
审计是约束企业行为和发挥宏观控制作用的重要手段
崔立中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从属、于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就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以严肃财经法纪,并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Select
论文
试论会计原则
叶春和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关于会计原则的涵义和内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理解很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会计原则内容的看法不一致,这种内容上的差别反映了他们对会计原则涵义的认识不同。
Select
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讲座第三讲:固定资产更新及其资金来源
何清波
1989, 0(03): 0-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固定资产更新的意义;二,固定资产更新的资金来源;三,现行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制度的缺点;四,改进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制度的初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