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3年, 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83-04-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赵海宽
    1983, 0(04): 0-0.
    本文论述了为实现经济建设总战略目标银行应采取的战略措施。具体而言有:一、适当扩大贷款范围,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杠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二、充分发挥银行特点,运用经济办法,为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集中大里信贷资金;三、搞好信贷资金的综合平衡,按计划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保持币值的稳定;四、为国家提供大盘经济信息;五、建成适合我国情况的新的银行体系。
  • 论文
    中财院第七课题调研组
    1983, 0(04): 0-0.
    中央银行必须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中央银行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货币流通量和信贷的投放,符合国民经济各种主要比例关系的相互协调。
  • 论文
    中财院第七课题调研组
    1983, 0(04): 0-0.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关于加强信用集中管理的意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信用活动的情况和问题,之后提出加强信用管理的设想。
  • 论文
    邵秋明
    1983, 0(04): 0-0.
    为了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国务院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授权人民银行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管理企业的国拨流动资金,核定企业的流动资金定额和计划,考核企业使用流动资金的效益。这是我国流动资金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意义重大。必须统一认识,统一方针,统一行动,要充分发挥银行管理资金的作用,保证这项改革顺利开展起来。
  • 论文
    胡正华
    1983, 0(04): 0-0.
    近几年,理论界对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一讨论目前还在继续。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它关系到对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各种形态(形式)演化的理解,涉及马克思货币理论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在实践方面,关系到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合理地组织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物价,、以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正常的发展的问题。本文试图就黄金“非货币化”的实质和人民币与黄金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论文
    焦王兰
    1983, 0(04): 0-0.
    外汇券的流通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外汇管理,维护社会主义金融秩序的目的,反而产生了破坏人民币的威信,引起国内市场投机,不利于外汇管理,减少国家侨汇收入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能不对外汇券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全面认识。
  • 论文
    韩俊才
    1983, 0(04): 0-0.
    讲究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所谓经济效益,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同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比较。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说明经济效益高;反之,经济效益就低。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和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则是实现四化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 论文
    陈嘉亮;李天民;魏振雄
    1983, 0(04): 0-0.
    《邓小平文选》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部文献的发表,对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对各条战线的工作,以至对经济管理中的会计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对端正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并把会计学界关于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会计问题的讨论继续引向深入,把会计工作的整顿、改革与提高推向新阶段,确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论文
    牛立成;刘文彬;关永宁
    1983, 0(04): 0-0.
    国家在正确运用行政、立法等手段的同时,要更好地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各种经济杠杆,引导地方、部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国家计划任务的实现。这就为税收工作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税收工作的前进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税收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工作,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给我们的繁重任务。
  • 论文
    姜维壮
    1983, 0(04): 0-0.
    我国高度重视经济杠杆的运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许多有待探讨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关于经济杠杆的形式;二,经济杠杆与社会制度;三,经济杠杆与行政手段;四,经济杠杆与经济规律;五,经济杠杆和物理上的杠杆。
  • 论文
    赵伯坤;麦履康
    1983, 0(04): 0-0.
    广东、福建两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海岸线长,既是天然良港,又是我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是祖国南大门,毗邻港澳,在发展对外经济方面,有着良好的条件。为了发挥两省优势和特点,中央、国务院于1979年决定两省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 论文
    姚安国
    1983, 0(04): 0-0.
    在加强经济核算,实行经济责任制中,各部门、企业都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成本包干,超额计件”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是详细讨论这点。
  • 论文
    孙开墉
    1983, 0(04): 0-0.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有定论。只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段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存在一些争论。
  • 论文
    宋养琰
    1983, 0(04): 0-0.
    按劳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内在的规律,它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调节作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内因。而其它方面的一些规律,不管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规律,还是交换关系方面的规律,或是消费关系方面的规律,等等,虽然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的体系内部的规律,并构成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其内部,相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局部领域而言,与按劳分配规律相比,也只能是些外在的或外部的规律,是实现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外因。凡此种种和众多的规律,只有通过其内因—按劳分配规律,才能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起到它们应有的作用。
  • 论文
    侯伦
    1983, 0(04): 0-0.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则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第一”的观点,实际上是以价值规律取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等同起来;而以价值规律来取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实际上也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等同起来。
  • 论文
    钱中涛
    1983, 0(04): 0-0.
    苏联银行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改革。第一阶段为苏联银行制度的重建阶段。第二阶段是苏联信用制度改革阶段。第三阶段是苏联银行制度的调整和巩固阶段。第四阶段是经济改革时期金融改革阶段。
  • 论文
    孔令书
    1983, 0(04): 0-0.
    苏联从1981年起,在各部门推行一种新的利润分配制度一利润定额分配制度。本文把这种利润分配制度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
  • 论文
    黄岭松
    1983, 0(04): 0-0.
    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应当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和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