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5年, 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85-06-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光第
    1985, 0(06): 0-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计划经济,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因此,在《决定》公布以前,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基本上是产品经济学,或者说,是以产品为主、商品为辅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很难适应我国今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根据《决定》的精神和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变产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商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条件,己经初步具备,我们应该立即着手改革。作者认为改革应以资金作为基本经济范畴,本文就以资金作为主题,谈几点意见。
  • 论文
    王佩真
    1985, 0(06): 0-0.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货币需求和供给总量的口径的确定;二,货币需求和供给总量计算模式的选择;三,货币需求总量的具体计算;四,货币容纳量弹性机制的运用。
  • 论文
    戴季宁
    1985, 0(06): 0-0.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点:一,宏观控调机制的“运行真空”及其成因;二,宏观控调机制“运行真空”的特点和效应;三,对策。
  • 论文
    周家鑫
    1985, 0(06): 0-0.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宏观控制、微观搞活是社会主义金融的基本指导方针;二,对宏观控制、微观搞活金融的几点意见。
  • 论文
    李元驯;王美卿
    1985, 0(06): 0-0.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在金融业务和调节手段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但金融领域的变革还远远不能适应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节机制还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并有效地加以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货币投放过多,信贷增加过猛均与我们的金融宏观控制和调节机制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因此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尽快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调节机制,把加强宏观管理和搞活微观经济协调统一起来已成为现实赋予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中央银行的使命和任务。
  • 论文
    王广谦
    1985, 0(06): 0-0.
    股票和债券在我国新的形势下出现,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股票和债券(这里指公司债券,下同)是在十八世纪资本主义由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时期产生的,并在机器大工业时期迅猛发展起来。它们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论文
    刘德林
    1985, 0(06): 0-0.
    当前对社会集资的管理十分脆弱,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的控制,而且对搞活微观经济也极为不利。因此,切::a加强对社会集资的管理,使我国的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已是摆在我们前面不可忽视的紧迫问题。
  • 论文
    沈云
    1985, 0(06): 0-0.
    改变单纯管理型财政,建立起经营型财政,从而使财政工作在国家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的情况下,进一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论文
    景宗贺
    1985, 0(06): 0-0.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续几年出现膨胀,1982年和1983年每年都比上年增加7.00亿元以上。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增长的势头,并未减弱。据统计1-9月份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尽管近两个月来,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然过高。最突出的是6月份,一个月就增长投资1.0。亿元:这是建国以米从未有过的。投资规模这样膨胀,值得认真对待。
  • 论文
    闻潜
    1985, 0(06): 0-0.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点:一,税收杠杆的性质和特点;二,税收杠杆的基本功能;三,税收杠杆运用限度。
  • 论文
    尹卫生
    1985, 0(06): 0-0.
    过去在我们的企业里,无论是实物管理,还是价值管理,都是非常忽视的。而两者比较起来,价值管理尤为薄弱。可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是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的资金运动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以一定的货币资金的投放为起点的,再生产过程的不间断进行也是以资金的周而复始地循环和周转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所谓企业的生产管理,首先是价值管理,也就是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核算和分析,实现对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 论文
    朱耀华
    1985, 0(06): 0-0.
    正确地理解“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付诸实施,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本文论述了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论文
    郭亚洪;张学林
    1985, 0(06): 0-0.
    关于财政学的对象问题,迄今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和争论。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这一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因为,正确确立财政学的对象是正确确定财政学研究方向、任务、范围和方法的理论前提。没有明确的对象就难以在理论研究中贯穿一条主线、抓住主要问题,从而就难免使研究带有盲目性;确立研究的对象本身也就决定着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以及财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便于从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系统、综合性的探索,避免使财政学的研究包罗万象或残缺不全。确立研究的对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政学的特定方法。这些最终都决定或影响着财政学理论体系的设立以及在这一体系中逻辑展开顺序。也只有明确的财政学对象和在此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财政的本质、职能和作川及其运动规律,这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说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 论文
    马国贤;洪衍波
    1985, 0(06): 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信息显得愈加重要。国外已把信息与土地、能源并列为信息资源。所以说,如果没有先进的收集与处理税收信息的技术,不能及时地搜集、整理、分析与处理信息便谈不上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经济职能,必须提高对信息工作的认识。
  • 论文
    郝如玉
    1985, 0(06): 0-0.
    当前,讨论税负转嫁的文章,很多是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税负转嫁为争论题目。我认为这样命题有其不确切的地方。应该区分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来讨论这个问题,特别着重探讨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税负转嫁。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存在税负转嫁的,那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计划经济程度也高,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更加完善,因此,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完全不存在。而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存在税负转嫁的。
  • 论文
    马晓华;吴群
    1985, 0(06): 0-0.
    会计本质问题,我国会计学界虽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具论”、“方法论”、“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等几大观点。我们认为,“管理活动论”较好地揭示了会计的本质。为了进一步探讨会计的本质,有助于完善“管理活动论”和澄清一些糊涂观念,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作点尝试。
  • 论文
    孙昌湘
    1985, 0(06): 0-0.
    近年.来,会计界中有不少人提出和赞成“会计管理”这个概念,但1985年1月通过的会计法中并没有用这个“概念”。很明显,这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 论文
    周晶
    1985, 0(06): 0-0.
    第二步利改税后,国营工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会计核算对象的变化,引起会计科目体系及核算内容的变化;二,财务会计制度及账务处理方法的变化,引起会计报表体系及其内容的变化;三,会计报表上报制度的变化。
  • 论文
    沈克俭
    1985, 0(06): 0-0.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 论文
    贾永正
    1985, 0(06): 0-0.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水平之后,绝对地租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来源问题,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笔者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论文
    鲍学曾
    1985, 0(06): 0-0.
    现在全世界都在广泛议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问题,认为将对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变化。对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介绍。